融合中西医优势 运动医学迎来新发展-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12/30 15:42:14
来源:新华网

融合中西医优势 运动医学迎来新发展

字体:

运动医学是体育运动和群众健康密切协同的重要领域。随着时代发展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兴起,运动医学也展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2024年12月28日-29日,由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主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运动医学专委会承办的“2024年结合医学运动医学学术年会暨上海市中西医结合运动医学创新示范基地揭牌仪式”举行。来自全国三十多家三级甲等医院、高等教育机构、科学研究机构的100余位专家和500余名学员齐聚一堂,共同推进中西医结合纵深发展,共话健康传播赋能运动医学新发展。

开幕式由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运动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肩肘外科主任蔡明教授主持。健康和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党组成员,中国计生协原常务副会长王培安,上海市政协常委、科技与教育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科协原党组书记马兴发,上海市体育局二级巡视员张漪,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副会长顾璇,上海市卫健委副主任,上海市保健局局长胡鸿毅,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院长沈兵等出席并致辞。

健康和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王培安致辞

运动医学是体医融合的润滑剂和推进器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群体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慢性病、运动功能障碍等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课题。与此同时,随着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高强度的工作环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面临身体亚健康甚至是健康方面的问题。

当前,体医融合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一环。随着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实施,体育与医疗卫生融合不断加深,需要把主动健康融入体育实践、医学实践,深入开展体育与医学深入合作、多学科交叉研究。体医融合不仅促进了运动表现的提升,更在伤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已成为推动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运动医学是体育和健康融合的润滑剂和推进器。”王培安说,运动医学既要服务运动员,也要服务人民大众,要竭诚为竞技运动员、健身人群、老年慢病患者、患者群体提供运动康复服务。要继续拓展运动医学的深度和广度,发展中西医结合运动医学学科就是其中的一个方向,要通过更加科学精准的医学诊断、运动处方和健身指导,一方面有效提高老年人群体的运动能力,延缓衰老进程,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更加规范科学指导大众健身,惠及全社会,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运动医学创新示范基地”揭牌现场

成立创新示范基地推动运动医学向纵深发展

科技创新在推动医学进步中起着关键作用。为进一步推动中西医结合在运动医学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并为中西医结合运动医学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平台和有力支持,当日还成立了“上海市中西医结合运动医学创新示范基地”。上海市卫健委中医药服务监督管理处处长刘华,上海市体育局二级巡视员张漪,同济大学体育部党委书记李瑞杰,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副会长顾璇,上海市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会长姜建元,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李颖川,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院长沈兵,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运动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肩肘外科主任蔡明共同为“上海市中西医结合运动医学创新示范基地”揭牌。

开幕式后,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张峻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何耀华教授和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疼痛科/康复科石国栋教授主持,国际奥委会赛事医学委员会(IOC-MC)核心委员,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医院原院长、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CSSM)创始主委、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分会(CASM)现任主委、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FIMS)副主席李国平教授,同济大学体育部党委书记李瑞杰教授等专家围绕“运动康复与运动处方”、“AI赋能青少年身体素养的几点思考”等主题作主旨演讲。

在学术交流环节中,来自全国各大医疗机构的近百位专家,涵盖骨科、中医科、疼痛科、康复科以及护理领域,就肩肘关节运动损伤的中西医治疗与康复、上肢创伤性疾病的治疗策略、运动营养以及骨科专科护理团队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和分享。大会还特设“医研融合与转化”分会场,与会专家就“血管神经化骨组织工程研究”、“模拟多肽的氨基酸物活性生物材料”、“可注射热致水凝胶”及“生物3D打印技术”等热点话题,进行分享和探讨。

蔡明教授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本次会议不仅是一场充满启示、成果丰富的学术盛宴,更是中西医结合运动医学领域不同学科专家展示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的平台,有助于加强中西医之间的合作与理解,促进年轻医生的专业成长,推动中西医结合运动医学领域的进步,共同提升临床诊疗的水平和质量,从而为患者带来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纠错】 【责任编辑:孙慧】